平博体育网址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 媒体报道

“你们带走了比钻石更宝贵的财富”

来源:健康报 发布时间 : 2024-02-27 08:07

  □特约记者 陈静 通讯员 张晓琴

曾雁玲在博茨瓦纳开展工作

  非洲博茨瓦纳35岁的患者爱德华没想到,自己多年来难治的剧烈骨痛,竟被一位小个子中国医生巧妙化解。

  几年前,福建省南平市第一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医师曾雁玲作为中国(福建)第16批援博茨瓦纳医疗队成员来到博茨瓦纳玛丽娜公主医院就职。其间,她遇到了双下肢剧烈疼痛、无法自主行动的爱德华。磁共振提示,爱德华体内出现多发脊柱椎体损伤,曾雁玲怀疑其患多发性骨髓瘤。

  在采集血涂片进一步检测后,曾雁玲确定了此前的判断,为爱德华做进一步化疗。2周后,爱德华化疗结束,疼痛症状改善很多,可以出院,只需定期来医院做后续治疗。

  出院时,爱德华竖起大拇指说:“Chinese doctor is very nice(中国医生真不错)!”

  博茨瓦纳人口数量超230万,血象异常的患者并不少见,但该国最大的公立医院——玛丽娜公主医院却没有血液专科医生。

  以多发性骨髓瘤为例,2021年,在玛丽娜公主医院门诊就诊的该类疾病患者有285人次,数量居该院血液病病种第一位。可医院既没有血液病专科病房,也缺乏必要的检查、检验设备。很多患者只能在接受初步治疗后辗转到南非、印度等国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费用高达近50万普拉(约折合28万元人民币),且费时费力,十分不便。

  来到博茨瓦纳后,曾雁玲深知开展血液病诊疗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但当地一无设备、二无人手,一切从零开始谈何容易?

  要开展工作,曾雁玲首先面对的是检查检验关。在国内,临床和检验医师各司其职;而在博茨瓦纳,曾雁玲必须变身为横跨多学科的“全能选手”。

  当地医院血液科实验室没有显微镜和能看懂血涂片及骨髓涂片的医生,她就从别的科室借来显微镜,借助南平市第一医院检验科的力量,逐步开展血常规样本的手工分类、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和融合基因BCR/ABL检测等工作,检验效率大大提升。

  骨髓穿刺是临床四大基本操作之一。曾雁玲发现,当地医院没有骨穿针,她便在当地同事帮助下艰难申购到80只骨穿针,并指导年轻医生进行骨髓穿刺术,逐步培养骨干人才。

  曾雁玲在玛丽娜公主医院的第二项改革是设置血液科病床。此前,当地血液科患者只能在普通内科住院,不利于病情恢复。曾雁玲在几近空白的基础上,在医院添置了必要的器材和设备,成立血液病专业组,设置4张固定床位,让疾病诊疗逐渐走向规范化。

  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而言,在化疗基础上,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可有效提高生存率。曾雁玲仔细研读国内外相关疾病指南,向国内长期从事造血干细胞移植工作的专家请教,最终携手当地医生成功实施了博茨瓦纳第一例多发性骨髓瘤自体干细胞移植,填补了当地的技术空白。

  该项治疗的开展,不仅给更多血液病患者带来了治疗希望,还使博茨瓦纳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治疗费用降低一半,让众多患者无需转诊国外即可就近获得规范化诊疗。

  至曾雁玲2年援非工作结束时,她已顺利完成3例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和4例自体造血干细胞采集工作。作为博茨瓦纳大学医学院的带教老师,曾雁玲还培养了3名住院医师,培训40余名年轻医生行骨髓穿刺操作,将诊疗技术传授给更多当地医生,让血液病的规范化诊疗模式在博茨瓦纳得以延续。前不久,曾雁玲被授予“全国援外医疗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离开博茨瓦纳前,曾雁玲曾受邀进行一次线下讲座。这是她的“告别讲座”,每一张精美的课件,每一句生动的描述,都表达了她对这段在异国“战斗经历”的珍惜。

  当地患者和同事们在知道曾雁玲要回国后,为她送上一份份礼物表达情谊。中国驻博茨瓦纳大使在送别曾雁玲等第16批援博茨瓦纳医疗队队员时感慨地说:“医疗队员们用2年的时间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你们带走了比博茨瓦纳钻石更宝贵的财富。”

  如今,曾雁玲已回到自己在南平市第一医院的工作岗位,而无数个“曾雁玲”在接续着医疗援外的事业。

  (福建省南平市第一医院供图)

 

来源:健康报

附件下载: